董亦湘紀念碑:大丈夫以身許國 好男兒志在四方 |
時間:2021-07-10 21:25:20 來源:生活連線 作者:陽湖網 |
|
中國共產黨初創時期黨員中的常州人,有大家熟知的惲代英、瞿秋白、張太雷。而同為發起人的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、常州人董亦湘,卻鮮為人知。武進“十大紅色打卡地”,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董亦湘紀念碑,重溫董亦湘烈士偉大而英勇的一生。 雪堰鎮城灣村團支部書記
鈕曉艷:我們這個臺階從底下走到上面是有88級臺階的。 雪堰潘家集鎮、永新路旁的后亭山有一處臺階,從山腳到山頂設有88級臺階,山頂平臺上豎立著一塊紀念碑,正是董亦湘紀念碑,高9.5
米,其中碑座1.7
米,原中共中央領導人陳云為紀念碑題寫了碑名。而此前位于雪堰鎮曹家村委董家旦村的董亦湘故居,年久失修,前兩年已經拆遷,今年雪堰鎮斥資在董亦湘紀念碑旁建造了新的董亦湘紀念館,目前已經基本建成。 雪堰鎮城灣村團支部書記
鈕曉艷:現在都在一起了,之前紀念館放在我們村委的,后來因為兩頭不是很方便,鎮里就決定把碑和館放在一起,所以就在紀念碑和紀念館之間打通了一條青石路。 1896年,董亦湘出生在潘家董家旦村的一個農民家庭。他上了七八年私塾,由于天資聰穎,學習勤奮,19歲即任塾師,為人正直,教學嚴謹,頗得學生和鄉里人的稱贊,F在的紀念館里仍保存著董亦湘烈士生前家居時的床柜、梳妝臺、箱籠等遺物。 雪堰鎮城灣村團支部書記
鈕曉艷:其實還有一張床,距今已經有100多年了,有些風化了,所以要修繕之后再放過來,那張床是董亦湘同志確確實實睡過的一張床。 董亦湘的青少年時期,正值國難當頭,軍閥混戰,世界列強橫行霸道。董亦湘非常關心國家與民族的前途命運,胸懷大志,立下“大丈夫以身許國,好男兒志在四方”的誓言,并刻寫在筆筒上,放置案頭作為座右銘。 董亦湘的外孫
丁旭晴:少年時代,他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,他能凌晨從潘家橋步行到常州圖書館,一直到圖書館關門,他再步行回來,他這種刻苦好學、求知欲望,奠定了他走向革命道路的基礎。 雪堰鎮城灣村團支部書記
鈕曉艷:當初我們武進縣是經常會發生旱澇災害的,董亦湘很憂心,就以家鄉為中心,方圓百里調查研究,寫了很多興修水利的建議書,也畫了很多圖紙,正值軍閥混戰的年代,很可惜他寫的建議都沒有被采納。 為了尋求救國救民之路,董亦湘于1918年毅然背井離鄉,由其塾師殷彥詢介紹到上海商務印書館任助理編輯,經常與陳獨秀、鄧中夏、瞿秋白、張太雷、俞秀松、張國燾、張秋人、沈雁冰、徐梅坤等早期共產黨人往來。 雪堰鎮城灣村團支部書記
鈕曉艷:董亦湘去到上海之后,很快適應了當時的環境,接受了新的思想,所以在1921年4月的時候董亦湘就由陳獨秀和俞秀松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 之后董亦湘在上海、無錫等地先后介紹了陳云、張聞天、楊賢江、惲雨棠、孫冶方、徐新元、張光宜等一批同志加入共產黨,為發展壯大黨員隊伍、培養黨的干部作出了重要貢獻。這期間董亦湘還結識了毛澤東同志,并接受了毛澤東經過閱讀點評過的《唐詩三百首》。 雪堰鎮城灣村團支部書記
鈕曉艷:滬寧線上早期的共產黨員都是由董亦湘同志介紹入黨的,并且他去到無錫之后還成立了無錫的第一個黨小組,后來改名無錫黨支部,董亦湘的英文和俄文都是自學的,當時的馬列著作全都是英文和俄文版的,所以他都是對照書本一個字一個字翻譯過來的。 滬寧線一帶離董亦湘家很近,交通也很方便,但他總顧不上順道回家看看,與親人團聚。1924年董亦湘最后一次與家人見面時,妻子只有29歲,兒子10歲,女兒6歲,匆匆而回,又匆匆離去,一心撲在革命事業上。 雪堰鎮曹家村董家旦村民小組村民
董國平:1924年董亦湘回來過一趟,家里見了一面就走了,來去匆匆,為了革命工作,后來他女兒帶著兒子到山東去找,當時有個叫董必武的,以為是董亦湘,到山東去沒找到以為就找不到了,后來他女兒就回來了。 1925年10月,董亦湘受黨組織派遣去蘇聯中山大學學習,同行的有一百多人,他們從上海出發,乘輪船到海參崴轉乘火車,經西伯利亞赴莫斯科。為了做好這批留蘇學生的思想政治和保衛工作,建立了臨時黨團組織,俞秀松為臨時黨支部書記,并指定董亦湘為中山大學學生領導人之一。董亦湘學習成績優秀,工作積極,于1928年冬由聯共中央監委書記亞洛斯拉夫斯基保送他進列寧學院學習。在此期間,王明一伙人搞宗派活動,捏造罪名,誣陷俞秀松、董亦湘、周達文等人組織“江浙同鄉會”反革命集團,風波鬧得很大。1937年,聯共進行一次大清黨,因王明讒言陷害,董亦湘入獄。1939年,董亦湘被迫害含冤而死 雪堰鎮城灣村團支部書記
鈕曉艷:當時董亦湘還只有43歲吧,當初他在蘇聯伯力大學的時候,其實在斯大林的麾下做一名軍事代表,并且斯大林也很器重他,那為什么最后會把董亦湘逮入獄,主要斯大林的理念是“寧可錯殺一千,也不放過一個”,所以最終董亦湘在獄中被迫害致死。 1984年5月,中共中央組織部鄭重作出批示,為董亦湘徹底平反昭雪,恢復名譽。1987年3月,國家民政部追認董亦湘為革命烈士。同年4月,在潘家永新路旁建立一座由陳云同志親筆題寫的“董亦湘紀念碑”,F在矗立在后亭山頂上的董亦湘紀念碑每年有不少人前往參觀瞻仰,潘家小學還成立了“董亦湘英雄中隊”。 潘家小學學生:董亦湘是我們潘家人的驕傲,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對象。 潘家小學學生:我們要把董亦湘烈士的革命精神傳承下去
,讓全球人都知道董亦湘這個人,把他的精神發揚光大。 董亦湘烈士犧牲80多年了,但他的英雄形象卻永遠活在我們心里,他博大的胸懷,對黨的赤誠,大無畏的精神,堅定的革命意志,高尚的情操,高貴的品格,勤奮好學、求真務實、艱苦樸素、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永遠值得我們后輩學習。 董亦湘的人生是短暫的,僅43個春秋;可他的人生又是格外厚重的,作為早期的中共黨員和黨組織的建立者、傳播者,他為后來人謀得更幸福的生活,也書寫下永恒的黨史佳話。
|
|
|
|